登录   注册
     渣渣洞 磨牙俱乐部
  首页 \ 同志影视综合发言板 \ 同志电影评论交流板 \ 《My Little Boy》(我的小男孩)电影专版 \ 两部与长刀之夜有关的影片——《My little boy》&《Bent》 回复此帖 
pjsxw
正式用户

分享值: 23737 
发表于 2014-03-06 18:22:19      

所给评分: 10

一般说来,电影对“长刀之夜”的叙述可以有两个角度:一是作为纳粹大规模迫害同性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二是用来阐明希特勒上台后打击异己,巩固权力步骤和手段。其实,冲锋队和同性恋扯上关系完全是偶然事件——在纳粹早期发家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冲锋队最高指挥官罗姆本人是一位同性恋者。而且罗姆在军队中的用人也颇成问题,安插各种“亲信”进入冲锋队高层。党同伐异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冲锋队内高级指挥官大部分都是同性恋者。这样,1934年,当希特勒遭受内外双重压力决定丢车保帅地对罗姆及其冲锋队痛下杀手时,由盖世太保和党卫军逮捕并处决的冲锋队头目的血腥屠杀也绝对可以和纳粹正式大规模清剿同性恋者联系起来。而且“长刀之夜”也为剧作家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捉奸在床”的戏剧性历史场景。因此,尽管冲锋队本身形象不佳(在各种历史记录中冲锋队经常同以下词汇联系在一起:无赖,暴力,打砸抢等等),“长刀之夜”的故事还是颇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影视作品中时不时可以看到冲锋队员的身影。有趣的是,这些作品很多都尽量撇开冲锋队的政治色彩,走经典的人文主义温情路线,这种处理历史题材的视角淡化了“长刀之夜”的镇压异己的政变色彩,着重突出其悲剧性的一面——人的生命在欢乐之后的毫无防备的状态中戛然而止。
  
  无疑,这也是2007年上映的德国影片《My little boy》采取的视角。影片讲述了在德国同性恋者人身安全日益受到威胁的1934年,一对同性情侣甜蜜温馨的一夜缠绵后被冲进房间的党卫军当场击毙的一个小故事。影片截取了大历史爆发前的一个小片段——其含蕴是颇为丰厚的。在纳粹的意识形态中同性恋与国家社会主义是不兼容的,因为同性恋不能繁殖后代,使得优等民族不朽。从1933年开始,柏林的同性恋夜总会、酒吧、新闻机构全部被禁止。在纳粹的高压下,许多人离开德国——影片对此的反映就是摄影师的前男友Karl准备逃往荷兰,前来告别,并提出可以两人一起走,咳咳,我们忠贞可爱的摄影师帅哥当然不会答应,唉,我说导演编剧,您干脆把爱情由线索升为主题好了,歌颂爱情的纯洁美好,岂不更有人性力量?更能打动观众?(不过人性文艺到这种程度也算是滥俗了。说到这儿,不得不赞叹一下另一部同类题材影片《Bent》,越沉重,越压抑,才越会有爱情的超越和升华。也许Little boy,也想用爱情来升华苦难,突出自由之可贵,但与之相比,力度上弱了一些。)
  
  后来摄影师的男朋友(一个冲锋队员)来了,他的出场镜头很有意思:观众通过拍摄照片时的照相机镜头(即是摄影师自己的观察),先是看到了他的拳头,皮带和带有纳粹万字标志的袖章。看着看着,小摄影师若有所思起来,他抬起头,两人说起冲锋队砸毁了一家著名同性恋酒吧的消息(Karl正是由于这个消息才决定马上离开的)。男友不以为然,一味求欢。后来二人发生了争执(吵架斗嘴赌气通常都是爱情戏的看点,本片也不例外)。冷静下来后,二人重归于好,男友说,“和我在一起,你很安全。”他说:“我爱你。”然后两人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看到这里,我相信观众心里的一个疑问多少会得到些解答:即他们为什么吵架。一开始,两人吵架的原因还不是十分明朗,摄影师刚刚还说,舍不得男友,男友来了,却不知所谓地开始发脾气。当时我一头雾水,心里一直在问:怎么了?怎么了?(他男友当然没我这么温柔,一气之下,摔门而出,还不忘拿起门口的花盆往门上猛砸,“哐当”一声,还把电脑前的我吓了一跳。)不过,随着情节的展开,看到这里,总算明白了些:俱乐部被砸是一个很强的信号,让他意识到危险临近。而这次暴力事件的执行者——冲锋队,也恰是他男友所在的组织。这样一来,本来亲密无间的爱人,此时却仿佛成了暴力机构的化身——他的装束:褐色制服,红色袖章,皮带,也统统成了象征权力压迫的符号,散发的死亡的气息,无时不刻在刺激他的大脑,激起心底最深的恐惧。他分辨不清眼前的人究竟是朋友还是敌人,所以才会反复问:你爱我吗?其实,这危险的阴云不仅向自己压来,也笼罩着对方,潜在的受害者也将包括施暴者自身。可惜男友有意回避这一点,或者说,认为屠刀不会加到自己颈上。(长刀之夜发生时罗姆等一干冲锋队高级军官正在疗养度假,实在是在政治上极端不成熟的表现。)第二天早上,两人还在熟睡,刽子手突然破门而入,枪声响起前两人有一段对视的镜头,彼此交换的复杂的眼神是很耐人寻味的。(为啥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刑场上的婚礼》?穿越了?)
  
  同样是表现刀口架在脖子上的长刀之夜,英国影片《Bent》可就没这么温情脉脉。尽管影片一直很冷静地残酷,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是一点也不比那美好纯洁的爱情瞬间被外力所毁灭带来的效果弱(天哪,我在比较死人的艺术效果吗?),谁希望看到帅哥被人割喉,鲜血喷涌而出的景象啊?《Bent》当然要有名的多,而且长刀之夜事件在影片中所占的分量和与主题表现的关系上,二者明显不同。政变在《Bent》中基本被消声处理,退隐到背景中,而且台前的残忍和屠杀也不过是一个引子,是导致主人公Max生活轨迹发生改变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主人公开始逃亡直至被捕,性格也从一个只醉今朝放浪形骸的花花公子开始一步一步认识到爱的重要,自由的可贵。而帅哥冲锋队员(我无聊做了一下比较,ms《Bent》中的冲锋队员官阶比较高)也不过是表现了Max糜烂浮浪生活的冰山一角,起到以管窥豹的作用。《My little boy》片尾字幕中,正式出现了“罗姆政变”的文字说明,点出了该历史事件为影片所叙述和表现的对象。在主题方面,更是利用这一事件深入探讨了公权力对私人生活无限制干涉控制所导致的悲剧。早在1871年5月15日,德国刑法第175条就已经规定:“发生在同性之间或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性行为应受到关押、失去公民权利或被征税。”但半个世纪以来,这条规定都是处于休眠状态,直到纳粹上台,曾经半个世纪没有发生效力的第175条规定被纳粹充分利用。这项法律于1933年至1945年间被引用以逮捕逾10万名男同性恋者。现在,每年1月27日的大屠杀纪念日,同性恋受害者和其他受害人群被一同纪念,德国还建造了缅怀同性恋受害者的纪念碑和公园。历史事件本身终究会成为过去,与之相关的人和物都会在时间长河的流逝渐渐消亡,但它对一个民族对人类的影响不会就此打住,它会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塑造着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背负着历史向明天迈进的。历史可以变成动力,也可以变成阻力,所以,如何认识,理解历史,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胸怀,更考验一个民族的智慧。这方面,德国人无疑做出了示范。
  -------------------------------
  
  去年写的,虽然现在开来有些地方不甚妥当~~但作为过去的某种记录,还是保留它原本的样子吧~~


大卫
正式用户

分享值: 42 
发表于 2018-09-22 21:27:04      

所给评分: --

谢谢你介绍的如此详细

   回复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