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渣渣洞 磨牙俱乐部
  首页 \ 同志影视综合发言板 \ 同志软x评论交流板 \ 《Rosie》(男人,爱人和母亲)电影专版 \ 男人,爱人和母亲的剧情简介 · · · · · · 回复此帖 
pjsxw
正式用户

分享值: 23737 
发表于 2015-03-05 16:39:56      

所给评分: 9

同志小说家洛伦兹(Fabian Krüger 饰)长期定居柏林,直到妈妈露西(Sibylle Brunner 饰)中风入院,他才回到位于瑞士东部的阿特施泰滕小镇,和姐姐共同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露西对洛伦兹的性取向难得开明,只是儿子的感情依然让她挂心。小镇上意外住着一位洛伦兹的年轻书迷,他与洛伦兹发展出忽冷忽热的感情纠葛。随着露西病情加重,搬进老人院似乎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在家庭争执中,一段隐藏多年的家庭秘密浮出了水面......本片获得6项瑞士电影大奖提名,女主角因此封后。

pjsxw
正式用户

分享值: 23737 
发表于 2015-03-05 16:41:08      

所给评分: 9

老去的姿态(我们应该怎样慢慢变老)

  我为什么害怕衰老?
  
  外貌的变化,皮肤松弛,皱纹,斑点逐渐爬上脸颊、额头、四肢;孤独,伴侣去世、子女离开身边;无助,体力下降、关节僵硬,年轻时简单的动作到了老年变成负担。这一切也许还不是最糟糕的。
  
  当我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不喜欢老人,除了他们的衰老的外表让我产生负面情绪,更多的是,在我看来,他们要么自以为是,看不惯年轻人一切所作所为,要么顽冥不灵,不肯接受新的东西,要么愚钝唠叨,如祥林嫂一般重复回忆曾经的琐事,眼光空洞,嘴角还不自觉地抽搐着。
  
  而这些,也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让我害怕的是,失去了表达的权利,你的意见和看法没有人倾听,不被重视。因为,你是一个思想脱离了现代社会的老人。
  
  不,我不要成为这样的老人。
  
  这大概也是本片女主角露西的想法。她曾经活泼、风流,唱着欢乐(淫荡)的小曲儿,说着带颜色的笑话,喝酒抽烟,打扮时髦。可是她终于还是老去了,和所有的故事一样,儿女离开身边,只有一只小猫作伴,然后不小心摔了一跤进了医院。按照俗套,影片也许因该谴责儿女对年迈父母照顾不周,社会对老年弱势群体关心不足,然后在老人进了养老院,影片结束。
  
  可是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露西在挣扎着,她不愿意用老人的拐杖;她仍旧喜欢音乐,酗酒,喜欢说俏皮话,在儿子从医院载她回家的路上唱歌,在家里听流行音乐;她仍旧爱惜自己的皮毛,不肯让儿子看到她穿的纸尿裤,穿丝袜,款式漂亮的睡衣,和在超市遇到的同龄老人邻居比起来,她的穿着打扮时髦太多,我简直愿意穿得像露西一样;她和儿子的对象马里奥自在地在一起聊天喝酒;她仍旧坚持自己做饭,做家务,即使行动不便,需要雇邻居智力不太高的姑娘帮忙;甚至还重新装修整理房间,买了新的平板电视,她要在这房子里好好地活下去。
  
  她坚持着,努力着,不原意离开现有的生活去进老人院接受全天24小时的照顾。她争取的是活着的尊严。也许在她看来,在老人院生活被24小时照顾是毫无尊严的事。
  
  另外一个原因,是她不愿意离开她的房子,这套充满回忆和爱的房子。她和丈夫曾经快乐生活(虽然之后发现并不完全如此)的地方,她的孩子们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她儿子是事业有成的作家,但她似乎并没有太看重这一点,她把儿子送给她的书随意摆放在柜子里,但她会看关于儿子的新闻和评论,作为母亲,她关心的是儿子这个人本身,儿子远在德国柏林,她只能从新闻和评论中了解儿子的现状;她女儿和一个警察结了婚,过得并不快乐,分居,复合,无暇照顾自己的母亲。
  
  儿子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他是一个同性恋,年届中年,却没有稳定的伴侣,偶尔要在浴室解决欲望问题。在照顾母亲和发掘父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真爱,最终也和爱人生活在一起。
  
  这条BL线,其实换成BG线也无差,但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露西对社会的接受程度,她绝对不属于顽冥不灵那一类的老人。
  
  最终,露西还是接受现实,住进了老人院。
  
  我非常同意豆瓣某短评提到的,“看上去主角是儿子,其实讲的是一个女性的一生。”
  
  “她递给他账单时,对他笑了笑,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只对他才这样。他看到她很娴熟地做事,他喜欢这样。也许可以呢,也许他只是还没遇到合适的女人,也许她就是那个人。他付账的同时低声对她说,‘露西小姐,能不能请你喝杯咖啡?’”
  
  这个故事,其实是这么开始的。
  
  不煽情,不夸张,没有太多的眼泪,这是真实的生活。
  
  当我老去的时候,我希望我还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我想要的老去的姿态。
  

  忘了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她发现老公是同志,并且有了爱人,却不愿放手让他飞,而是抓着他直到他抑郁去世。

忘了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她发现老公是同志,并且有了爱人,却不愿放手让他飞,而是抓着他直到他抑 ... blackdog
  从这点来看,她是自私的,自私地捍卫自己的生活。我不去评判她这么做是对还是错。

  而且她酗酒的习惯也许就是从她知道她丈夫是同志开始的吧?她所谓的“快乐”生活总是有着一分苦涩。

  行为本身确实自私,不过因为出于爱,挺让人理解的。她老公要是够勇敢,也不会压抑到抑郁症,而是活出真实的,像那个农场主一样。


pjsxw
正式用户

分享值: 23737 
发表于 2015-03-05 16:42:41      

所给评分: 9

还好,我们尚有纸笔光影去追云逐月

提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貌似当年爱上欧洲文艺片,就是从这类自然舒缓而又情真意切的电影开始的。就像是《我生命中的男人》,他背着他,走过那大片的葵花田。就像是这电影里的,他与他那个破碎的拥抱。也许电影停留在这一刻,终止,蔓延,就很好了。梦再渺小,有那么一瞬的记忆,也是丰盈的。
  忽然就会被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打动。
  电影真是好的,你知道有些情节,经历或没经历都好,它们不期然出现,不带一丝廉价的药性,却愈合你某一个伤口。
  这一场戏里,爱情是有的。历经一些情与事的人,兴许内心当真不再波动,于是年纪差与阅历差确实不是毫无道理的兵刃。然而一个人的封闭与随性,也便容易让沉潜的一方沮丧失落。现实一种,在更无约束与承诺的世界,很多东西本就如此。你寄望,伸手,继而失落,受伤,于是两人永无交集,抑或等到两人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平等后,所有的相拥才变得有分量起来。这些爱,太尊严了,也太脆弱了。所以尤其难得。
  这电影的迷人,不止于那清淡自觉的交往,还有围绕其中隐伏的家庭秘密与人伦关系。母女俩面对已然心在曹营的丈夫,全都存着一丝残念,所谓美满家庭,像是一个魔咒,笼着人吞咽自己或他人打碎的牙齿。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都不幸福。谁都知道迈出这一步的重要性,也都知道那一步意味的艰难险阻。于是岁月继续如歌,欢乐与忧伤,都不过是调子罢了。
  儿子也不快乐,书一本一本地出,在复杂的世道上,主角们宿命般地无法宣泄。长期写作是如此寂寞的事由,枕边人也不见维系,日子却也就这么过。一切事物都可以平和而尖锐,诚如记者访谈时问他介不介意被贴上“同性恋作家”的标签,他说不介意,只是遗憾没有“异性恋作家”这标签。清醒、无奈而又嫌弃得很。马里奥的出现,只能说是时机卡得不够妥当。委屈地念着想给你做一份面都是事多的时候,其实人心都会被撕扯上一道。直到母亲的无意多嘴,漏出父亲最大的秘密,这追寻之后的释怀,面对山谷中密布的乌云,竟是从未有过的明朗。
  都是些往事,往事都是用来推搡现世的。子女在各自的不如意中也见证了母亲的衰颓,这个固执而自尊的女人,烟烟酒酒的,其实无比自知与开明。寂寞依然丛生,一只猫一个人,偏生是独立地耸在不合时宜的刻薄中。只是当养老院成了必经的去路,挣扎过后也便只能定下心来。是啊,面对岁月是要屈服的,只是都不愿意轻易匍匐罢了。当她静静地坐在长椅上,探望完的儿子会在书中,给予母亲往事一段明亮的重组。谁知道呢,也许上下一辈子,总会这样过过吧。作家、编剧,什么都好,手头上脑子里总能摸索出一种释怀的途径,在人事已相对无关紧要的时候,把故事重新粉刷一遍,角色的喜怒哀乐就都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光芒了,就仿佛是心中拧巴的凹槽与希冀,都被填补得天朗气清了。
  忽然想着,以后当真要到养老院了,看看书和电影,写写往事或狗屁,也不至于太灰暗可怕吧。
  

  不带一丝廉价的药性,却愈合你某一个伤口。
  
  也许呢,有时坐着,就想到以后不带明亮的日子

  小小年纪光辉灿烂点!


   回复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