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7
一直很期待的片子,终于通过朋友看到了它。也是一部关于年轻人的电影,总让我想起《黑暗之光》。但是张作骥的镜头是温暖的,尽管也有无奈和悲伤,可是更多的是一种关怀,一种对年轻人所持有的希望。在《黑暗之光》的最后,甚至梦想代替了现实,失去的人还活着,烟花里的少女璀璨而美丽。
但是蔡明亮却让我体会到他的不安和郁闷,在《青少年哪吒》里。无论是场景的选择还是人物故事本身都透着不安。表面上镜头是冷静的,客观的,但是看的人会明白的感受到影片里所弥漫的潮湿和阴冷。 片子说的是四个台湾的年轻人的生活,一个和三个。其实哪吒指那单独的一个叫李康生的男孩子,这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男孩子。他不要念书,性格内向,整天不晓得在想什么。他的妈妈去为他求生拜佛,结果巫师说她的儿子是哪吒转世。我想大概哪吒在这里意味着叛逆和异类吧,或许。可是他的爸爸却不信邪,是一个严肃的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像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妈妈唱红脸,爸爸唱白脸,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平常无声无息,心里却蕴藏着太多的不满和梦想。
这是真实的生活的状况,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那时候我们总是一个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漫无目的的发呆,女孩子会写很多字的日记,男孩子不停的看电视或者胡思乱想。就是不想和父母说话,吃饭的时候也不说,觉得他们很烦。我说的他们不会懂,他们说的我根本不想听。于是代沟横亘在我们中间,没有办法避免的距离。 另外的三个年轻人就是不同的生活状态了,因为他们已经是相对独立的社会人了,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着。那两个男孩子是靠“偷窃”过活的。常常在夜晚他们一起去撬投币电话和游戏房的机器,几乎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正常和健康的生活目标。一个叫阿泽,另一个叫阿斌。阿泽的家,整天大水弥漫,下水道堵住后水就倒灌上来。那个家潮湿混乱,看见这样的家心里会很难受。家里没有别人,只有他和哥哥。哥哥没有出现过,除了一个做爱后离开的背影。那第三个人是一个女孩子,原是哥哥的恋人。其实不能称恋人,充其量就是和他睡过的人。女孩叫阿桂,在一个溜冰场工作。她后来喜欢了阿泽于是这三个人成了一个小团体,常常在一起。 无意中康生看见了他们,一下子向往起他们的生活。他本来就不要念书,干脆自己把学退了,拿了念书的钱开始“跟随”他们。可是他怎么进入他们呢?他老是一个人默默的跟在阿泽他们后面,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有某种自由和畅快的感觉。尽管之间他回过家,可是爸爸不让他进门。他非常快的在外面找旅店住,一个人逍遥自在。因为是青春期的少年人,对性当然是渴望的。康生试图找电话安慰,看着他盯着响不停的电话挣扎时,我仿佛看见他心里的小人在敲打他的心门,后来或许是懦弱或许是厌倦,他还是离开了。他无法进入阿泽他们的团体,于是他试图通过破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一个大雨的夜里,他把阿泽的摩托车毁坏的面目全非,然后还在地上标明哪吒的字,大概康生觉得妈妈占卜来的这个消息是他唯一可以值得骄傲的东西。他实在找不到别的能够与众不同的地方了。第二天雨停了,天亮了,阿泽看见自己被毁坏的无法修复的摩托车一脸的雾水,而在他的上面康生开心的像只猴子似的上下乱跳。 我不晓得康生到底为什么那么高兴,我想他终于能够让阿泽他们感受到他的存在了,这是他高兴的原因吧。 实际上影片的叙事结构很特别。起初是平行展开的,康生和阿泽他们各自的生活。然后渐渐的他们汇合在一起,尽管他们自始至终并没有认识彼此,都是康生默默的跟着阿泽他们。但是我们看的人可以明白的感受到他们的某种共通之处。南方阴霾的天空下,失去了方向的青春少年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在这个世界挣扎,究竟在寻找什么,究竟自己要的是什么?这种种的问题,影片里没有给我们答案。我们只是看着他们迷失和寻找,在都市的钢筋森林里畸形的存活着。爱情发生过,伤痛发生过,努力过,也逃离过。不停的背叛着,同时又不停犹豫着。 片子的后半部,当阿斌被打成重伤,躺在阿泽的床上。他问阿泽要的是“烟”,“酒”,和“女人”!只有这些才是安慰!我不禁看的心痛。 影片的最后耐人寻味:从钢筋森林的都市到黄昏的阴霾的天空,没有出路,没有明天。伴着黄舒骏令人不安的旋律,留给我们太多的郁闷和思考。 在片子里阿桂对阿泽说“我们离开这里好不好?”阿泽问她“我们去哪里呢?” 是的,对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来说,什么地方是他们可以真正进入的呢?什么地方可以装得下他们的所有不满和叛逆?什么地方可以容许他们安宁的自由的生活,而不需要付出? 没有这样的地方,就像“阿飞正传”里的“无法落地”的人一样,我们无处停留! 我已经快要遗忘那些曾经不羁和冲动的青春年少了,那时候心里的梦想多的连自己都难以承受。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自己是被世界孤立和遗弃的。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对什么都不满。我记得自己常常不发声的在夜里写很长很长的日记,里面满是阴郁冷艳的字。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想着死亡,出走这样的词语。但是终于还是懦弱,安静的度过了这段生命中的“非常时期”。没有人知道在如此“积极向上”的一个乖小孩的心里曾经有过多少灰色的不安和动荡的念头。 我想我们都是这样走过的。或许那时候的我们就是蔡明亮的“哪吒”吧。 幸好现在我终于长大了!
另一评论 都有过青春,都有过迷惘,都有过爱恋,都有过失败。
经过爱恋的伤怀,经过失败的历练,在迷茫中成长,在青春中消失。
哪吒总是在长大,哪吒冷眼旁观了一切的事物,而自己深陷其中,其实,他不过是尘世的一个孩童,怎能懂得艰辛背后的酸楚。伴随着黄舒骏的奏乐,伴随着瓢泼的大雨,伴随着黑影与白光的交叠,电影在前进,观众在前进,因为是时间没有停止。
题解
当小康看见自己的杰作气得阿泽直踢摩托车时,他兴奋的在床上蹦跳,连头都碰到了天花板,俨然就是一个哪吒三太子转世。作为一个叛逆的象征,题目用了庙中仙姑给李妈妈的签,小康就是哪吒再生。而现实生活中也正好有父子不合,年少不和群等现象暗合这个标签。电影没有交代小康的过去,他就像是一个除了家庭以外没有任何朋友的半真空人,游荡在台北拥挤的街头,没有言语,生活更没有了目标。一边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对父亲冷漠不语,一边又在羡慕阿泽的那种生活并且对阿泽的人的欲望探求。哪吒之于他,就是性情的附体,助动车替代了风火轮,圆规替代了风火枪,在这个都市中巡逻反叛。用无语悄然反抗父亲,用破坏提醒自己的存在。如果说神话中的哪吒大闹龙宫,颠倒世界汪洋大雨的话,这里的哪吒转世小康则是无声的颠倒爱欲,自欺欺人。就像崔子恩说过的“小康的忤逆不仅仅是针对父权的,而且还是指向古老而传统的‘男性’的:在隐秘的内心世界中,他爱恋着自己的同性。把男人‘客体化’,是对男性本位的颠覆。”
无根的水
水是无根的,而天雨更是从不和土壤接触,从这部电影开始,蔡明亮用水来洗刷尘世的一切凡物,用水解释人世变化沧桑。世界本来就是由水构成,诺亚经过七天七夜才找到陆地,人类本身就具有不可知性,神秘性。更何况自周都是水的台湾,更是无依靠之感像一叶小舟在水中不停的飘摇,连带那些岛上的居民也更多的有了无归属之感。电影首先滤去了阿泽、阿桂、阿斌的背景身份,让他们在雨中偷窃,在雨夜做爱,台北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的是青春疑惑,今天的快乐建立在对明天的无知中。
水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象征。李妈妈撒符水到菜中企图儿子能够考试成功,脱离“魔道”;阿泽家中废水从阴沟里泛出,而那边还在做爱手淫,完全不用顾及四周环境的虚无态度表明人生的迷茫,最后他想要堵住,可是已经没有用了,这些水能回到什么地方去?他和阿桂能回到什么地方去呢?原来他们还是困在一片汪洋之上,虽然已经没有父辈的思乡情绪,电影中丝毫不像候孝贤,杨德昌那般的对故土怀念,但是后现代的都市依旧如无根之水般的让人丧失记忆与方向。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一切停滞在那个拥抱之中,阿彬笑了。
谁能够拯救他们,谁能引着无根水入正途?似乎那扇未闭的房门,一丝灯光在肮脏的水世界中留有些许温暖。电影把这个问题导入了家庭的怀抱,也许是导演的思索,也许事实就是如此,家庭的港湾,停靠着那叶小舟。可是纵观蔡明亮后面的两本《爱情万岁》和《河流》,似乎又在否定这一观点,一切都变成了怀疑,颠覆了所有的正统,留下的只有小康穿着女性内衣在浴室中的狂笑。
电影线索、镜头
电影至始至终都是在追寻,两条线索在“中华路二号”这个路牌处交错,小康和阿泽在这里相遇。于是,开始有了嫉妒与暗恋,于是两条线索开始糅合在一起。接着就是不停的跟踪,阿泽处在暗处,他的行动仿佛是第三只眼的观察所得,但是电影丝毫没有那种主观的小康镜头出现,不得不佩服导演在处理这个上面的高妙。父亲这个角色连接了两个角色在时空上的关系,似乎一切都逃不脱命运的关怀。同时,电影并没有使这两个线索交融在一起,过了就过了,以后,两人又开始分离,又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可能《爱情万岁》到了同一个屋子才是他们又交错的开始吧。
蔡明亮的镜头也总是固定的看着表演,没有推拉摇移,一切按照生活状态,长镜头蒙太奇在这里不是单纯的电影语言,更是自然的状态展现,需要这么做时自然用那个镜头,象第三只眼睛般的真实记录电影人物的生活过程,连带了语言动作都是这种平凡的生活派表现。在一开始的10多分钟里,没有一点的人声,全是动作,自然声,用这种电影语言推进事件的发展,使观众能集中精神关注电影本身的东西。而电影最后父亲留了半个门开着的动作无疑是无声胜有声的感动,这种小小的细节在蔡明亮的电影中俯拾皆是。
如果说蔡明亮的“水”三部说的都是同志恋情的话,那么最初的这个《青少年哪吒》起码是算比较隐晦的。可能第一眼看见阿泽的时候,令小康怦然心动,但是到了他雨夜破坏阿泽的摩托车时,喷上ADIS时,更多的是一种嫉妒,嫉妒他们的快乐,反思自己在落寞街头孤寂行走,当他最后丧失勇气接电话时,或许是内心潜伏的方向控制了他,或许对那种爱情的不信任。当《爱情万岁》中用电影语言挑名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寂寞惹的祸,对友情的渴望转变了畸形的爱欲。而在后面《河流》中漫溢的同志情欲已经不是这个电影所能继续承载解释下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