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10
说起来刚知道David Bowie大名是因为Todd Haynes的电影《velvet goldmine》,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正是看了这部片子,激发了我对欧美摇滚的一丝热情,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这部片子的原声是我听过最喜爱的电影ost。 大二的时候我记得我们在上摄影课,我在《看电影》上得知《紫醉金迷》 之后我爱上了片子原声中的每首歌,包括后来喜欢洛克西和暴龙,还有placebo,地下丝绒等都和这张cd密不可分,我几乎单找每个cd收录乐队的资料,收集能下载到的所有歌曲,当然也包括对变色龙本人的。 DB在ziggy时代无疑是性解放时代(新浪潮)的超级青年偶像,许多表现那个时代的电影里面都少不得放个DB的海报或者cd。比如《幻影夹克》、《诱惑肌肤》等。他就和无数的gay片里面都会出现芬兰tom的画册一样具有代表性。 DB和Lou Reed、Iggy Pop虽然合作过,但是他们的音乐风格完全不同、我个人无论如何还是更喜欢Lou Reed。76年DB和氛围乐鼻祖Brian Eno合作并成为好友。Eno无疑是我听过最有才情最“作”的音乐家,但是也是我的最爱。 DB的长相不愧为视觉系偶像,甚至连受伤几乎失明的左眼都能成为他的特色并冠以“金银妖瞳”之美誉,加上他和iggy pop的暧昧关系,被搬上电影并不为过。在之前的电影《战场上的快乐圣诞》中,DB和坂本龙一联袂的激吻也表现不俗,说明他不仅可以在音乐舞台上登上巅峰,在电影表演方面也很出色。至少不是一个只会靠着绯闻炒红自己的绣花枕头。他变色龙的美名也并非哗众取宠或光是为了扮美型,不仅ziggy,他的《象人》和《Ashes To Ashes》的小丑造型都很经典,而且无论他扮做什么怪样子,人们之所以会喜爱他,我想就是因为他骨子里面有着自己特有的妖媚。 在电影《24 Hour Party People》中,我头一次知道,DB曾说任何人都应该在24岁时自杀(大概是这样的意思)在《二十四小时派对狂》中Joy Division乐队主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自杀。这让人印象深刻的剧情不知道为何令我对DB后半生的沉浮盛衰有点心寒。 DB虽然不能做到和地下丝绒一样,把那个时代每个听了他们音乐的人都变成了摇滚巨星。但是他引领了一代人对审美的新看法,刨去层层精美的包装,他也曾把真实的自己展示于人,无论那是多么虚荣的真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