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9
《六月的一个瞬间》是一部很美的影片,它主要讲述了三段感情纠葛,其中还包括了自我追寻和重生。其中两段感情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另外一段感情发生在戏剧中。这对那些喜欢王家卫电影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对我而言,这是关于他的《花样年华》和Stephen Daldry的《时时刻刻》之间的一次跨越。不是说这两部电影都在表达一些关于热烈的、野蛮的感情、爱和渴望的列子。因此,《A Moment in June》算是对此的一种延续,它拾取了两个幸福并痛苦着的例子:其一是一段两个男人之间感情纠葛,其二是关于一个关于性虐待的故事:一个女人花了30年去等待她的爱人。
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四月至六月的泰国。三个相互交织的爱情故事,同一首歌把这六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时逢1999年,成功的剧场导演刚(Shahkrit Yamnarm) 有了自己的人生的第二规划,希望与爱人鹏(Napaskorn Mit-Aim)厮守一生。而事实上,他们却总是两地分隔,无法相见。为此刚给了鹏最后一个相守的机会——鹏将要去清迈公办,待他回来之时,如果双方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遇,那么今后两人就各奔东西不再相干。
另一面,作家阿閠雅 (Deuntem Salitul)也在前往清迈的火车上。她是去见古荣(Suchao Pongvilai),一个多年前与她有过短暂的但却终生难忘爱恋的男子。阿閠雅与火车上遇到的陌生人鹏聊起了她曲折的情感经历。
在另一边,刚在曼谷开始制作一部新的舞台剧,这部剧描写了一个生活在1972年的年轻女子,她(Sinitta Boonyasak)即将与人结婚,但却爱上了另一个男子——新郎最好的朋友(Krissada Sukosol Clapp)。
第二次机会也许永远不会来了,而此时,他们都必须作出改变自己生活的决定……
|
|
|
所给评分: 9
作品:A Moment in June(《6月的一个瞬间》)
内容简介:讲述了共同寻找着“第二次机会”的情侣的故事。以1972年与1999年为时代背景,描绘出了情侣们的相爱、分离的场景。看似单纯的爱情故事却突显出了导演那带有独创性的叙述方式与主体意识。
导演:O Nathapon
出生于泰国曼谷,曾居住于伦敦与LA。其电影处女作《自行车与收音机》曾在50个电影节中亮相。《6月的一个瞬间》是他所拍摄的第一部长篇电影。
|
|
|
所给评分: 9
当然,当后一段感情经历了长久的等待终于成功的有了好结局时,前一段感情却并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意外很可能会终结一段感情。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是:爱就像一场游戏,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是人们不能否认爱的存在,就像在《花样年华》里,这部影片是充满魔力的,并且让人们希望获得一段能够使他们成为冒险英雄的秘密感情,换句话说,也就是,能为他们的秘密感情需求而奉献,但是和他们的合法伴侣生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就像电影《时时刻刻》,婚姻的合法夫妻关系并没有被描写成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描写成一种由疯狂行为和压抑生活所导致的单调乏味、妥协让步。无论如何,在电影《A Moment in June》中"注重道德"是一种责任感,尤其是有关于父亲的那部分,那个人最终选择呆在妻子身边,并希望成为一个好爸爸。 (关于“morally exquisite”这个词组的翻译,在文中我把它翻译成了“注重道德”,实际上是我毫无把握,完全是随便猜测,更希望能征求大家的意见。)
无论如何,当我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这难道不正是另一个关于完美家庭的神话吗?这难道就意味着孩子只有在家长尽可能不离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成为好孩子吗?关于家长选择他们的孩子来作为掩盖自身懦弱的借口这点,我想了很多。家长们不敢面对他们已经不再相爱的事实,但是他们因为孩子的缘故才选择在一起。我认为这个神话是残缺的、不完整的,但是这个神话对于包括《花样年华》和《时时刻刻》这两部电影在内的大多数电影来说是悲伤的。在我看来,孩子远比成人所认为的更聪明,面对父母离婚这种情况,他们最后会学着去调整、适应现实。至少他们将会明白爱是复杂的,有时候假如父母不在一起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爱自己的孩子了。(在这种情况下,《窈窕奶爸》是更现实主义的和令人振奋的) 原文中的《Mrs Doubtfire 》是一部1994年的电影,《窈窕奶爸》(又名《肥妈先生》,罗宾 威廉姆斯和皮尔斯 布鲁斯南主演)
这部影片还采用了戏中戏的手法,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电影中的戏剧。技术上被称为“mise en abyme”,一个法语短语,意思是“无限放大”,这样象征着人类历史上总是发生着爱和二次选择(也有“重生”的含义)。这些事情总是在不断的发生,伴随着不同的结果,就像在戏中的结尾处,当窗帘掉落的时候,女演员在等待着她那秘密情人的到来。有时候有些人的到来和有时候有些人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是对生活的模仿,并且它具有复杂性。
当我开始再次思考这个问题,难道生活不也是在模仿艺术吗?我们不正是在电影里或者是书本里以某种方式展现我们的生活吗?有时候,戏中戏也许能告诉我们整个电影只是对戏剧的模仿,尤其当它是既具现代风格又怀旧的,还是充满幻想的。当看完这样的电影之后,观众会开始渴望去复制电影情节的发展,认为这是流行的和有魅力的。然后我们沉溺入一个情感剧烈的感情圈中,并且不再能够区别现实和虚构。又或者是它们的分界线并不如我们认为那样清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