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给评分: --
影评《生于1968》 一、 《生于1968》可说是一部微观史诗片,而每一部史诗看到最后自会引起满心苍凉。四十年后“五月风暴”中理想主义的青年何所思何所忆?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关怀而并不轻松的话题。 程巍那本《资产阶级的孩子们》,在一开头就提到了昔日的左派已成明日黄花。他们在年轻时轰轰烈烈大闹一场后,又心安理得地步入正轨,继续享受父辈留下的财富和生活模式。而《生于1968》却讲了女主角凯瑟琳坚守理想的一生,她战胜了那场革命中所有男人,成了罗莎卢森堡所言的,革命到最后的女人。 我对这样的人物,感性的震撼早就走在理性的判断之前。此刻我能做出的解释就是,如果她是个被截肢的人,那么肢体还在的幻觉将会终生围绕她。她在拉塔尔等待着与爱人、朋友的团聚,或者说她直到最后都不相信他们的离去。 二、 凯瑟琳和男友伊夫、维埃尔,女友卡洛琳,弟弟米歇尔都是索邦大学的学生。年轻美丽,身份高贵。他们毅然离开巴黎,来到叫“拉塔尔”的农场,实践那种“没有阶级,没有合同,没有禁忌,没有道德限制,没有资本压迫”的公社生活。最终,除了凯瑟琳独守四十年,起初浩浩荡荡十来号人都陆续离开。 凯瑟琳和伊夫共生二子:女儿路德米拉和儿子波利斯。他们在拉塔尔度过童年,长大后走出拉塔尔面对外界。在两种生活的挤压下,他们对凯瑟琳的背叛一如凯瑟琳当年背叛自己的父母。凯瑟琳永远微笑面对,不惊不惧。大约六十岁左右,五月风暴将近四十年时,因肿瘤去世。 三、 影片的开场极为绚烂。凯瑟琳的扮演者科斯塔是位名模,她极富魅力的诠释了这位四十年前独领风骚的学生领袖。在示威、游行、拘捕等一系列极富时代气息的紧张画面中,不时穿插凯瑟琳和男友们的小罗曼斯。他们的着装和发型都很前卫,对性爱的开放程度也令人瞠目。比较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爱都是“共产主义“式的,绝无私有和私欲。他们以这种极度的原始和倒退,希望上升到极大的进步。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真的不想实现什么共产主义。私有也是最真实的人性,破除私有岂非一种极大的不人道? 而后他们怀着幼稚的虔诚来到拉塔尔,将这种理想演绎到极致。影片中不乏群拥群吻甚至群P镜头,包括赤身裸体扮成伊甸园的样子在野外互相追逐嬉戏。看到这里其实已经明白,这场学生运动真的极为闹剧化,带着太多走秀和表演的色彩。用一个最俗气的比喻其实最恰当;烟花,很中看,但很快就销声匿迹。 凯瑟琳却不是烟花。她对自由有最真实的体认和信仰,生活粗糙、人世变故、情感打击皆无可能动摇这种信仰。年轻时她也会偶尔失落,哀求男友留下,再抽根烟送他默默离去。到老时,她坦然地说,我把他们一个个送走,不想他们有被禁锢的感觉。 凯瑟琳的最后一次恋爱是和工程师安东尼。西方女人的性生活都很长久,记得前两天闲翻《三联生活周刊》,一位神奇的九十一岁英国女人,当年被奈保尔求婚,替波伏娃出书的神奇人物(唯一遗憾的是我忘了她名字),在七十多岁时和一个黑人小伙子最后一次做爱。从那次起她才意识到自己性欲的衰退。这说明两点,西方男人的审美观很宽容;西方女人的自我感觉都很不错。 安东尼给拉塔尔装上了自来水管,并为它取名“凯瑟琳之井”。水管试用那天所有离开拉塔尔的人都回来了,为这口井干杯,这个女人的生命力和信仰庆贺。那时的凯瑟琳已时日不多,但她隐瞒了这些人,一如既往地在他们的簇拥下淡淡微笑,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她最爱的伊夫脸上,微笑中已多了些沉重和沧桑。这个女人一辈子都很清楚要什么——她为这个男人生了两个孩子,其爱再明显不过。她要团圆,要和自己所珍惜爱慕的人永远生活在自由的国度下。但她从来都很沉默,亦不强取。这种思维很男性化,是一种清醒的理想主义。 唯此,四十年的寂寞换来了人们永恒的记忆和崇拜。如果是你,你愿意吗? 果然地,戴高乐后的希拉克,右派占据法国政坛。伊夫一连几天陷入神魂颠倒的境地,他反反复复地说,凯瑟琳会气疯的。 凯瑟琳赢得了时间。她几乎是维埃尔毕生唯一的女人。维埃尔形容她当年是那么漂亮,游行示威当仁不让,把野花叼在嘴里,美极了。 四、 当然,影片有时会让我想起阿多诺。凯瑟琳的弟弟米歇尔就是这场暴动的牺牲品。他安静,温和,理想化,helpful,被激进的姐姐拉着卷入了运动,来到拉塔尔。他是影片中死得最早的人物——消失多年的维埃尔重新在拉塔尔出现。他很神秘,说自己去了委内瑞拉。可能看得不是很仔细,我到最后也没弄清他到底犯了什么罪,难道是去南美帮格瓦拉打游击,支持民族独立? 总之维埃尔的到来给拉塔尔带来灾难。军警追到此处,暴力枪声和拘捕令米歇尔神智失常。他也许不曾想到,伊甸园和乌托邦要靠枪支和燃烧瓶去换得,因此失足落崖。 影片中除此还涉及了两次死亡。凯瑟琳的儿子波利斯桀骜不驯,和拉塔尔村民玛丽的儿子克里斯多夫相爱。后来双双被查出艾滋病。他们曾一次次为艾滋病人的权益游行示威。最终克里斯多夫先行离去。弥留之际他骨瘦如柴,嘴里发出骇人的呜咽。不到一年,艾滋病疗法取得极大进步,波利斯对着自己趋于正常的化验单说,才一年,克里斯多夫死去还不到一年。 再就是凯瑟琳的死,非常真实。这么美丽的女神,临死前并不安详,也无法留下温情或豪迈的任何言语。同样是动物一样的呜咽,比临盆时的嘶鸣还难听。 五、 影片的导演是两位同性恋。片子拍到最后有些琐碎拖沓和游离,不是一部特别精彩的电影。
|
|